发布时间:2016-08-30 10:23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著名华语音乐人李宗盛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在娱乐圈里,他名利双收,但他在45岁时悄然转身,开启他的新事业——做吉他。李宗盛和音乐的结缘始于吉他。童年时,李宗盛的第一个人生梦想是做木匠,直到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破烂尼龙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吉他成了他心中抹不去的影像。高中毕业时,李宗盛白天给煤气公司送煤气,晚上就到餐厅唱欧美流行金曲。他和几个朋友组了个民谣乐队,名字就叫“木吉他”。
吉他对李宗盛有多重要?它不仅仅是最忠实的伙伴,“它比任何一位女人更了解我”。李宗盛说:“我写歌,在没有给任何人听之前,吉他听过。它知道我刚写的时候有多糟,它知道我要怎样一遍一遍地改,它知道我内心所有的不安和沮丧。”
吉他堪比李宗盛的灵魂伴侣。
李宗盛和音乐的结缘始于吉他。
从“弹一把破琴长大”的李宗盛这一辈,到后来“有钱了、弹得起好吉他”的下一辈音乐人,他们认可的吉他永远是“西方制造”,确切地说,是东方工厂生产出来的西方贴牌吉他。李宗盛希望用行动去改变这种现状。早在90年代末,他离开台湾,去以顶级手工吉他制造而闻名于世的加拿大探访制琴师。45岁那年,他觉得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都到了可以做吉他的程度。于是,开创了自己的品牌“LEE GUITARS”(李吉他),立志打造华人手工吉他第一品牌。
手工制作吉他并不简单,即便每把琴的选材、制作程序和手法都一样,但做出来的琴却有千差万别。每把吉他做出来后,至少要在仓库里存放两个月,然后拿出来进行最后一次试音,以保证稳定。李宗盛说这件事大大锻炼了他的耐心,“一开始的时候,做好一把琴就听声音,好一点就得意,差一点就非常沮丧,后来才明白这都还不是一把琴的真正质量。”因此,试音的时候成了他整个制琴过程中最紧张的时刻。
李宗盛始终觉得华人既然能创作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歌,也应该有一个被华语音乐人衷心认可和接受的属于华人的吉他品牌。
他花了五年的时间,频繁往返于台湾和加拿大之间,从选料到琴的设计再到后期制作,潜心学习了每一道工序。
“木头有生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温度里经过你的手,质感会不一样。”
这是他对音乐的另一种延伸,带着做音乐一样的虔诚与热情去做吉他。
手艺品与手艺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只有真正做起手艺人才能体味到的。“李吉他”的订价是4000-6000美金,李宗盛自己也说“挺贵的”。他做的吉他,会根据每个人的嗓音和唱歌的感觉来设计,一般做一把就需要三个月。每把琴都是手工制作,都经过他亲手调音。在李宗盛看来,虽然都是几块木头加六根琴弦,但每把吉他都有自己的脾气和性格,他还给自己的琴起名字。他做过一把叫“慎始”的琴,因为做它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提醒自己继续坚持音乐梦想。
李宗盛制琴并不是说说而已,他把他对音乐和生活的执着和严谨付诸于制琴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制琴是我的心愿、梦想,是一生的事。”他说。他成功地实现了成为音乐人兼木匠的愿望。在那部广为流传的微电影《致匠心》中,李宗盛说:“世界再吵杂,匠人的内心必须是安静安定的。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
李宗盛把另一把琴称为“蛰伏”——“在通往终点的道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这时候需要沉下心,去'蛰伏'起来。不放弃,也不改变初心。”
“制琴是我的心愿、梦想,是一生的事。”他成功地实现了成为音乐人兼木匠的愿望。
“世界再吵杂,匠人的内心必须是安静安定的。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
一颗工匠心,对于音乐人和工匠一样重要。“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
(实习编辑:廖筠卿)
《李宗盛翻越了手制吉他的那座“山丘”》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aju.yuduxx.com/zxrd/46121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