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家居频道 > 家居要闻 >

报告文学《中国灯都》研讨:把艺术光芒引向社会变革

[摘要]5月6日下午,中山市古镇镇政府会议室内,来自北京、我省的多位著名作家、评论家、批评家汇聚一堂,围绕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灯都》(作者郑万里、陈恒才)展开深入研讨,参加当天作品研讨的领导和专家有市政协主席、省作协副主席丘树宏,《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

  5月6日下午,中山市古镇镇政府会议室内,来自北京、我省的多位著名作家、评论家、批评家汇聚一堂,围绕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灯都》(作者郑万里、陈恒才)展开深入研讨,参加当天作品研讨的领导和专家有市政协主席、省作协副主席丘树宏,《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王山,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杨克,广东省作协原巡视员、副主席孙丽生,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熊育群,广州市作协原主席、广州大学教授章以武,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张梅,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江冰等。大家认为,书中游走的这些有名有姓、有血有肉、可以感知可以触摸的人物,正是通过作家灵动文字的表白,勾画出的一个个精彩绝伦的“中国故事”。专家感慨,《中国灯都》撇开了教科书式的叙述路径,着眼于每一个斑驳的历史现场和历史现场中的两百多个鲜活人物,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中,那群“小人物”在时代中的激情、探索、进取、喜悦、自豪,抑或苦闷与彷徨。作品浓缩了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经典案例,是文学必须采摘且带着露珠的果实,它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创造者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甜美,给予人们许多的思考和启迪。本版选取研讨会部分专家的精彩评论,与读者共同探讨和分享。

报告文学《中国灯都》

报告文学《中国灯都》作品研讨会现场

  ●呈现社会转型期的产业神话

  中国作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张胜友

  近年来,有不少作家正在尝试着为中国社会转型或经济腾飞留下一些“历史的记忆”,这正是当代作家的使命与担当。身处一个大变革时代,如果作家们不能抱有这样一种野心:用手中的笔将这种属于经济史范畴的东西,演化成人们所能感知到的独特的文学价值,将会是一种久远的遗憾。郑万里和陈恒才对《中国灯都》的创作过程,无疑就是作家追踪时代足迹的攀登和跋涉,一路庄严的欢歌与奋进,显然他们凯旋了。

  《中国灯都》所书写的对象,是有“中国灯饰之都”美誉的古镇,发生在古镇的奇迹是激发读者的灵感之源。读完这部著作,读者会惊讶地发现,支撑这个奇迹的,大多是洗脚上田的农民,他们在工业化进程的裹挟下,迅速完成从农民向老板的蜕变,进而成为灯饰产业的领头人,这个过程是那么的精彩迷人。

  同样,报告文学创作的艰辛自不待言。历时近两年的“田野调查”,两位作家不辞辛劳披沙拣金,先后采访了206位古镇和灯饰产业相关当事人,足迹遍布古镇的灯饰街和工业区,并追随着古镇的灯饰产品流向,到达国内乃至全球的灯饰集散地,去探秘那些何以能敞开心扉接纳古镇的城市和国家,勾勒出了一幅古镇灯饰产业野蘑菇般疯长的 “生长图”及璀璨如繁星的“光明世界”。

  《中国灯都》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民间智慧的光辉。作家除了对灯饰产业形态在古镇的由来和发展进行了完整有序的梳理,更对古镇的物流行业进行了深入的探寻和考究,一个由“代收代付”引发出来的地方金融物流模式,通过作家引人入胜的笔触,形象地跃然纸上,我相信,即便是当下的金融学者,对这一模式也会引发极大的兴趣,并期待为这一模式投注更多的理论因子。但由这一民间智慧的结晶——“代收代付”模式所引发出来的另一个话题更为引人注目:在当前“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急切呼唤的是更多来自草根、民间的“诉说”。

  当然,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最终还应该由文学名义存在的理由来定义。我认为,《中国灯都》不仅处处是有血有肉的故事,处处充盈着近些年来被人忽略的散文之美,更是有着诸如“2014年,南国阳春,落叶缤纷如秋”这样不忍释卷的句子,这些美就让读者自己去发现吧。

  ●作品表现了古镇人精神的闪光点

  《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王山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古镇这片热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古镇人民凭借党的好政策,敢为天下先,相继洗脚上田,在古镇、中山、全国甚至世界,纷纷创办了一个又一个灯具厂或灯饰卖场,为古镇灯饰产业发展倾注了无穷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大时代背景下,民智、民力、民资开放进步的巨大能量。在创业过程中,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值得大家挖掘的感人故事。《中国灯都》两位作者花费了大量心血,进行了广泛深入调查,近两年时间足迹几乎踏遍了古镇的每一寸土地,采访了多家典型灯饰企业,其中仅人物采访就超过200名,这都是非常难得的敬业精神,也为《中国灯都》创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作品充满了历史感和厚重感。更重要的是,作品体现了文学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的表现点——精神、文化、胸怀和人格,这些文学的终极目标贯穿于整部作品中,读完这本书,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些思想的闪光点,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和享受。

  ●把艺术光芒引向社会变革

  广东省作协原巡视员、副主席孙丽生

  《中国灯都》一书把艺术的光芒引向了社会变革,这是作品一大亮点。书中选取的素材典型而丰富,影像变幻、气象万千。作者通过报告文学独特的表现形式,对这些素材进行艺术提升,把艺术的光芒、读者的目光引向了深层次的社会变革,传奇式地表现了古镇灯饰行业不凡的发展轨迹和古镇人民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再现只是简单的临摹,展现也仅是明显的表现,而传奇式表现却是通过独特的眼光、理念和方法对采访的人物事件进行关注和刻画,这种表现形式为素材赋予了灵魂,使素材顿时鲜活起来,读起来能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感、立体感,把读者引向一个新的领域、深度和高度。另外,整部作品布局巧妙,故事脉络发展合理贴切,展现了一条完整的灯饰产业发展链条。正是有了包括产业工人、商家、老板以及政府部门等不同的社会阶层参与,才能共同演绎古镇几十年来辉煌发展的传奇,这种传奇也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

  ●作品创新了报告文学文本模式

  省作协副主席、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郭小东

  中国的乡村,在百年文学史上,它始终是一个切近的话题。但是,它在中国现代革命中,又从来被赋予一种母体乃至背景的命运,它始终被榨取,被奉献,被依靠的文学描写,成就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偏远主题,它始终未脱离革命对象又同时是革命本身的宿命。在文学中,它不是被田园诗意化,就是被当做胼手胝足的古老传说,加以虚妄的想象与批判,它很少能获得一种与现代社会同步或与现代城市比肩的世界性目光,在后工业化视野中,向世人描绘诉说自身的机会,以及在城市化、工业化中的成长,并推演这种成长中的诗意栖居——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乡村成长。

  《中国灯都》所写的乡村古镇的成长,不仅仅靠外力的撑持和不单纯于传统文明的延展,而突出了另外的常识,一个人,一种思想,别样的胸怀和目光,成就了这种成长。还有就是对乡土,包括对地缘经济的文化匠心,将中国经验,在世界范围内的智慧体验与重新语境化,也即把自身的经济建设,首先予于文化的符号定义,它不是往常全民或大众热衷的普发性符号,而是一种时常处于阵痛及自我检思中的践行。

  乡村的成长,是人与文明的写实与想象。《中国灯都》这个主题僭越了乡土文学,包括一切来自中国乡村报告的主题视野。它不但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们对报告文学的通常印象,而进入一种文学性叙事话语中的理性审美,也在一定意义上,搭建了创造性的文本。正如一部诉说成长的小说,予人以聆听的却是音乐,这便是文本的新意绪。这也是《中国灯都》令人有阅读欲望并从中审美出中国经验的缘由。

  ●作品体现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典型性

  广州市作协原主席、广州大学教授章以武

  这部作品生动地还原了古镇奇迹般发展的轨迹,从表现手法和学术水平看,作品给中山乃至整个广东的长篇报告文学创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的社会意义在于形象表现了古镇儿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表现了古镇儿女拼搏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古镇儿女创新思维的精神状态,这是一座伟人故里给中山人民留下的文化创新创业基因,难能可贵。这本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中国灯都》的真实性扣人心弦,在此法则下“守则而不拘泥”,作者没有被大量纷杂的材料拴住手脚,而是对海量的真实生活素材进行必要合理的浓缩、调动和安排,使丰富的素材服务于作品的主题,并纳入严谨的总体结构中,所以作品主题鲜明、文字生动、震撼感强。

  ●作品体现南方新文学的可能与方向

  华南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徐肖楠

  《中国灯都》突出了惊艳和灯都、故事与中国的主题。一是以灯光为意象集中表达古镇生活的象征意味,标志出时代生活和精神,从一个中国小镇变化的形象,写出一种中国在世界文明变化中的生存和发展形象;二是从刀耕火种至今,人类已经进入了突出美的生活意义的时代,《中国灯都》发挥了对历史和生活的诗性处理与记忆,成为一种对生活历程的美学化表现,也突出了一种美学化的生活;三是《中国灯都》记载了诸多个体生命印迹,让他们不再被历史湮没;四是《中国灯都》所突出的一个主题表现是古镇风格精神。古镇风格是在国家引导下发展古镇资本化力量,并以古镇资本化力量推动社会发展,这也是一种中国式发展风格,体现了一种政治策略与资本推动相融合而提升古镇发展的经历和形象;五是《中国灯都》表达一种生存梦想,这种生存梦想编织进了地域生活风情和民间生存品质;六是《中国灯都》体现了一种南方新文学的可能与方向。


《报告文学《中国灯都》研讨:把艺术光芒引向社会变革》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aju.yuduxx.com/news/39944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家具上市企业业绩飘红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